辅导孩子学数学五上·第4课时 练习课

2020-11-03

学习内容

课本第9页练习一第10~14题。

学习目标

在运用中提高小数乘法的计算能力。

课文讲解

第10题,探索规律。让孩子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有一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另一个因数(零除外)小;有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零除外)大。同时,引导孩子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发现的规律。

第11题,结合小数乘法的计算,让孩子初步了解雷电知识。

第12题,可应用第10题的规律进行估算

第13题,让孩子运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第14题,结合小数乘法的计算,让孩子了解相关的自然知识。

辅导精要

第10题,让孩子先进行计算,可口算,也可笔算,再把得数填入方框。

让孩子把第一个因数写在积的右边,再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即:

从比较结果得出规律:(第一组算式)积比原来的数大,或者(第二组算式)积比原来的数小。

先让孩子计算2.4×1=2.4,1.2×1=1.2,得出:积等于原来的数。

再让孩子计算2.4×0.4=0.96,2.4×0.11=0.264,2.4×0.35=0.84;1.2×3=3.6,1.2×5=6,1.2×1.5=1.8;得出:(第一组算式)积比原来的数小,或者(第二组算式)积比原来的数大。

这时,有的孩子可能想到:3,5,1.5>1;而0.4,0.11,0.35<1。

让孩子再观察例2,0.72×5>0.72,例4,6.7×0.3<6.7,0.56×0.04<0.56,例5,56×1.3>56,验证5,1.3>1;0.3,0.04<1,积与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出现相同的规律。

所以,因数大于1或者小于1,是规律存在的原因。

引导孩子归纳总结: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让孩子在2.4×1=2.4,1.2×1=1.2的上下方画横线。

最后,让孩子把相等部分删除,读比大小的算式,如2.4×1.5>2.4,1.2×0.35<1.2。

第11题,让孩子理解雷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放电时生产的光就是闪电,放电时生产的爆炸声就是雷声。所以,从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结合起来,就能知道人与闪电的地方之间的距离。列式是0.33×4=1.32(千米)。

第12题,比较大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计算出左边算式的积后比大小,另一种不计算利用第10题的规律直接判断。让孩子先直接判断,再计算验证。

第13题,让孩子把例3和本题结合起来说题意:学校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它的面积是0.96平方米,换上的玻璃每平方米16.5元。买这块玻璃需要多少钱?根据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列式是16.5×0.96=15.84(元)。

第14题,读题结合插图理解题意,让孩子列加法算式是1.28+1.28+…,加30个;改写为乘法算式是1.28×30=38.4(万千米)。再结合数据想像出地月距离。

拓展与提高

由于本套课本没有专门安排小数乘法的口算练习,因而影响了孩子计算能力的提高。为此,编者建议大家利用小数的数表[1]进行口算练习,如1.2×3,0.12×0.3,0.25×4,0.125×8。练习量必须在50题以上,其中“0.25×4,0.125×8”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做准备。



[1]参见本书四年级下册第22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阅读0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