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文第6课《老山界》视频+同步练习

2021-03-10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文第6课《老山界》视频+同步练习





图片

图片


图片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 — 1996)江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故事背景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三、多音字
盛chéng :盛饭 shèng :茂盛
嚼 jué :咀嚼 jiáo :细嚼慢咽
觉jué :觉得jiào :睡觉

四、理解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五、课文结构
第1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1段)。
第2部分: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2—33段)。
第3部分: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第34段)。

六、句子分析
1.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着勇气”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从而迎战某种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
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叹息,这里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
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一个坚强的意志”是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而争取胜
利的坚强意志。
“灌输”不是通常“输送”的意思,是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每个战士受到了坚强意志”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

七、问题归纳
1.这一些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和精神?
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
(比喻、排比)由远到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3.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
(拟人) “叹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度不满。

4.怎样理解24段“抢了一碗吃”?
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

5.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并在文中画出表明时间和地点的语句。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题
见“思考探究”第1题。
第二题
见“思考探究”第4题。
第三题
1.“照着习惯”和“躲”反映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部队的欺压,每有部队经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出现了男人们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奇观”奇在山路曲折迂回使火把排成“之”字形,火把与星光相接,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奇特、壮观的景象。其中蕴含着作者自豪、喜悦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对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颂扬。
3.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嘲讽,也是为敌人军中部分士兵想抗日而不能的无奈感到惋惜,也有对红军自身战斗能力的肯定。
4.“笨重”一词指红军队伍的装备落后、沉重,队伍庞大,人员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状况,表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后的欣慰和自豪。

第四题
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写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的次数之多;“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像山泉在呜咽”比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像波涛在澎湃”形容木林被风刮动的声音。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半山腰,能够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夜景的欣赏中,忘记寒冷和危险,表现了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其他示例】
(1)例句: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上的星星比作宝石,写出了星星的灿烂美丽,表现出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2)例句: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赏析: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优美的自然环境衬托了翻越老山界以后红军轻松愉悦的心情,营造了前途一片光明的美好意境。

第五题

点拨:课外搜集并阅读红军长征的相关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进一步了解并认识长征的重要意义。







一、字音字形:

惊惶( huáng)    呜咽(   yè   )   咀嚼(   jué   )   矗立(   chù   )闪烁(shuò

蜷( quán   )     酣(hān )然入梦   点缀( zhuì   )   落( là   )下   欺侮(
澎湃 (péng pài)   打颤(zhàn)     苛捐杂税(kē)   灌输(guàn)   骨碌(gū lu
攀谈    道歉    篱笆    峭壁    悬崖    搀扶    瑶民
二、理清结构层次
1、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本文是不是这样安排的呢?
答: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答:一、决定翻山(第1节);   二、翻越经过(第2—33节);   三、翻山意义(第34节)
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围绕五个“W”回答: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答:本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3、初读全文,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变化的词句。思考: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答:以“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移 ”为顺序。
三、阅读13-19小节: “之”字奇观 (思考练习二)
(1)作者描绘了怎样的奇观? (2)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答:1、火把排成“之”字形,说明山陡、路折、行路难;
    2、“连到天上”,写山势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3、表现了红军乐观、豪迈、顽强的精神。
四、精彩段落欣赏   第23节:景物描写——半夜醒来的见闻感受
(1)“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美感?以什么为序?写声音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1、星星、山峰、山谷;2、庄严肃穆之美;3、自上而下,由远而近;
    4、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声衬静,融入人的情感,渲染了山林幽静的氛围,衬托了红军战士的乐观豪迈精神。
(2)“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1、(时间)半夜时分;2、(环境)深谷回响;3、(人物)半梦半醒。
(3)“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分析以上句子的妙处。(手法+内容+效果)
答:1、(手法)比喻的修辞手法; 2、(内容)把“山峰”比作“巨人矗立”,把“山谷”比喻成“一口井”; 3、(效果)既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衬托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和长征必胜的坚定信念。
(4)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有何作用?
答:衬托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思考练习一)
答:1、山高路险2、饥寒交迫3、装备笨重 4、伤病员多5、后有追兵6、人民还不够了解红军。
六、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红军是怎样面对其“难”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1)走路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2) 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3)吃饭难: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4)处境难: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
       ——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课文最后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思考练习一)
1、(手法):对比衬托;   2、(作用)和前文形成对比,衬托了红军长征中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赞扬红军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3、(效果)深化了主题,让人回味无穷。
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试分析“叹息”的作用。(思考练习二)
答:1、(手法)拟人手法;2、(内容)写飞机发出的声音;3、(作用)既表现国民党军队的无能,又表现了对国民党不抗日,打内战的不满和嘲讽。
九、“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试分析“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的含义。(思考练习二)
答:1、“一个坚强的意志”:红军下定决心,北上抗日,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2、“灌输”:指培养。
十、中心思想:本文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表现红军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





























阅读16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